今天咱来说说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克星——狄仁杰。
说起来狄仁杰和武则天还是老乡,都是山西人,前者在并州,后者在文水,两个地方没相距多远。不过狄仁杰可不需要靠关系上位,武则天也不是吃这套的人。有许多奇闻野史哄传狄仁杰和武则天有一腿,说狄仁杰是依靠肉体上位的。事实第二次任相时狄仁杰已经六十九岁了,武则天虽然喜欢豢养男宠,但也还不会打老头子的主意吧。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他早年考中明经科,出任汴州判佐,后又得阎立本的青眼,被推荐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唐高宗仪凤年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中处理了大量的积压案件,释放了上万名冤枉的无辜百姓,成为明镜高悬的神探级青天大老爷。也因此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武则天称帝后,就让他做了宰相。狄仁杰不但是杰出的侦探和法官,还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忠心刚正、爱民爱国,足智多谋,就像林语堂先生说的:“他的冷静,他的耐性,他的智慧,他的眼光,都不弱于武后。他正是武后的克星。”
狄仁杰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让武则天重新把天下归于李家,一件是推荐了一批可以托付后事的人进入朝堂,比如李昭德、张柬之等。
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信任尊重,称狄仁杰为“国老”,而很少直呼其名。狄仁杰老了以后,武则天更是对他宽厚温情。朝堂之上,武则天特许狄仁杰不用跪拜。她还曾多次告诫朝中官吏:“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武则天对狄仁杰这般的推崇,让狄仁杰有机会对武则天的继承者作出安排。在立嗣这件事上武则天一直犹豫不决,狄仁杰抓住机会便以亲情打动武则天。他对武则天说:
立太子之事,事关重大,第一要考虑的是自己。如果继承者选得好,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也不会被推翻,灵位也能被后人供奉;如果选得不好,那么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灵位也会被人抛弃。所以继承者首先应该选择在血缘上最近的人——只有血缘最可靠。如果您立了您的儿子,将来您就是皇帝的母亲,配享太庙也是理所当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后人为太子,那么将来您只能是未来皇帝的姑母,让侄子为姑母立庙,历史上还没有过。
武则天最后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召回庐陵王立为皇嗣(MeiWen.com.cn)。
狄仁杰还精心挑选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张柬之。他知道只要时机一到,张柬之等人就会发动宫廷政变,复辟大唐王朝。而张柬之也没有辜负狄仁杰的期望,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张柬之毅然决定起事,仅仅用了半个时辰,政变就宣告胜利。不知当时的武则天,在看着张柬之发呆的时侯,有没有想起来他的举荐人狄仁杰。不过,武则天想起想不起都无关紧要了,因为李氏即将将重掌乾坤了。
有人说与狄仁杰相比,武则天是单纯的,单纯到信任狄仁杰的一切。其实从某方面来说就是狄仁杰卖了武则天,武则天还帮他数钱呢。狄仁杰巧妙地利用了武则天对他的信任,力荐张柬之,并借张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复辟的大业,也因此确立了自己死后的政治地位。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得知父亲被发往宁古塔后悲痛欲绝。为何她听到宁古塔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呢?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让我细细道来。
宁古塔,乍一听,是塔名,其实不然。相传有兄弟六人,每个人占据一块地方,而满语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将此地区称为“宁古塔”。它是当时清政府设在京都盛京即现在的沈阳以北的黑龙江、吉林的部分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的核心地区,同时也是清代流放地中最著名的地区。
宁古塔距离盛京非常遥远,那儿对流放人员来说就是“人间地狱”。气候寒冷,天气变化莫测,土地荒凉,人迹罕至,道路蜿蜒崎岖,野兽肆虐。有的流人未到目的地,运气不好的就会被途中的虎狼所吃,无法生还。而且流放到宁古塔的罪人要当奴隶,服劳役,种田,开垦荒地,搭桥,修路等等,他们生活艰苦,居无住所,家中无家具,一切都要自己动手创造。在此条件下,能生存下来就已经是奇迹了,更别提重返朝堂呢?
这样就不难明白,为何甄嬛听到父亲被发往宁古塔会大惊失色,悲痛欲绝了。难道宁古塔真如传统意识中的“人间地狱”,毫无任何利用价值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试问,如若是,清朝廷为何还会派人驻守宁古塔呢?可见宁古塔有它自己存在的优势及价值。
宁古塔虽然是一个险远、寒冷、荒凉的地方,但是它却遍地是宝。其中东北三宝:人参,貂皮,乌喇草皆是宁古塔的特产。如若貂皮,乌喇草你没听说过,那人参必定是听说过吧,它可是治病救人的良药,十分珍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稀有药材,可谓是包治百病。可想而知其他几样的珍稀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东珠,水獭,鹰鹞,兽皮,鱼类,山珍等珍稀物种,每一种都可谓是价值连城,就连遍山的山蔬野蔌做成的菜肴,也是让人垂涎三尺。
宁古塔说完,肯定就要说说披甲人了。他们可谓是“你不离我,我不离你”。
如果对披甲人不甚了解,我来简单解释一下。
披甲就是披挂铠甲的意思,“披甲人”就是指清代满洲八旗士兵。他们大都是从八旗前锋护军披甲人中经过层层选拔而挑选的极为优秀者,他们肩负保卫边疆的重责。不仅东三省有披甲人,几乎全国各处都遍布着满洲八旗军披甲人,他们守卫着国家的安全。
有许多人谈到披甲人就认为他们一定是十分孔武有力的,十分野蛮,粗鲁,对待流犯严苛,就是典型的“索命阎罗”。其实却不然。
宁古塔的披甲人平时以打猎作为自己的差事,遇到战事时,就会披甲上阵。顺康年间,宁古塔的披甲人虽然不会讲汉语,但是却性情淳朴、为人讲诚信、讲义气。发配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的都是当地人,当当地人企图逃跑时,宁古塔人一般不检举告发他们,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看见、不清楚。他们成功逃跑后,宁古塔人对此并没有强烈反映,待人处事如常。若有的人被追回来,主人和周边的土著人便一起作证将人领回,并请求官府能不予以追究治罪。
土著披甲人极易喜欢颜色鲜丽、质地柔软的绸缎,他们向店家赊账购买绸缎华服,店家以黑貂皮一张作为“定金”,口头约定第二年必定按照此价格偿还若干张貂皮。等到第二年,土著披甲人一定会遵守诺言还清债务。若本人有事,也会让他人代为送到。他们虽素不相识,却能彼此给予信任,信守诺言,用行动践行“人无信不立”的准则。这也同样是我们直到今日仍需学习的。
宁古塔虽贫寒,但却民风淳朴,百姓性情憨厚。土著披甲人出门从不带钱,他们在途中可随处歇息,吃饭。这里的每户人家要有遇到有客人来投宿,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会热情相邀他们吃饭,住宿,并且饲养客人们带来的马匹,其中花费的食宿费,草料费皆分文不取。这正是他们善良的体现。
披甲人不但朴实、诚信、讲义气,而且还有追踪寻迹的本领。凡是只要人或牲畜经过草地,他们都能凭借敏锐、细致的察觉能力,寻找足迹,然后追寻,从未出过差错。他们凭借着这一本领出猎打围,收获颇丰。
不仅如此,黑斤等地的披甲人还异常英勇不畏惧死亡,非常勇猛。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能徒手与猛虎搏斗。因康熙皇帝特别喜欢勇猛之人,于是特别赏识他们,为他们封官加爵,当要求他们进京时,许多人都不愿离开故土,即使有人进京,本地的数百人也都会齐聚郊外为他们送别,场面宏大,哭声响彻云霄。
这就是清代的宁古塔与披甲人的相关情况。如果你之前因为不了解他们而对他们感到畏惧,但当你真正的走近他们,用心去了解过之后,你是否还会因谈到它们而色变?是否还会感觉它们是血腥与冷酷的代表?
总之,解开了它们隐含的另一面纱,我突然感到无比清明。明白了每一历史建筑背后蕴含的不仅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更蕴含着这段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相关情况,而这些情况都在等着我们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