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刘禹锡
  
  原文: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
  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全唐诗》:也写作“情”。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译文
  
  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
  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明月当然不会喝酒,身影也只是随着我身。
  我只好和他们暂时结成酒伴,要行乐就必须把美好的春光抓紧。
  我唱歌明月徘徊,我起舞身影零乱。
  醒时一起欢乐,醉后各自分散。
  我愿与他们永远结下忘掉伤情的友谊,相约在缥缈的银河边。
  
  注释
  
  1.酌:饮酒。独酌:一个人饮酒。
  2.间:一作“下”,一作“前”。
  3.无相亲:没有亲近的人。
  4.“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影、酒中人影和我为三人。
  5.既:已经。不解:不懂,不理解。三国魏嵇康《琴赋》:“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
  6.徒:徒然,白白的。徒:空。
  7.将:和,共。
  8.及春:趁着春光明媚之时。
  9.月徘徊:明月随我来回移动。
  10.影零乱:因起舞而身影纷乱。
  11.同交欢:一起欢乐。一作“相交欢”。
  12.无情游:月、影没有知觉,不懂感情,李白与之结交,故称“无情游”。
  13.相期邈(miǎo)云汉:约定在天上相见。期:约会。邈:遥远。云汉:银河。这里指遥天仙境。“邈云汉”一作“碧岩畔”。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译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解释
  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点,本性。  害:妨碍;影响   念:思考
  意思
  一块美玉如果不经过精雕细琢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精致的玉器,人如果不认真学习,就永远不会懂得许多知识和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