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思维的不同注定了结局的南辕北辙,女人不要轻易把同居当作迈入婚姻的第一步,因为一旦轻易让男人得到,只会削减他们的责任感。况且也并没有人能证明同居可以提高结婚的成功率,要是想通过同居来提高自己的结婚成功率,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一、女性同居成本比男性高
最近,重庆师范大学心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刘东刚提出“同居成本”论。在他研究的案例中,女性的5项成本均偏高,部分女性甚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而男性成本几乎为零。
成本一:社会文化成本
目前,对于同居,社会上可能持宽容态度,但宽容却不代表肯定。从古到今,如果男人一而再再而三恋爱同居分手,会被称为“风流才子”“风流倜傥”,这样的经历,在男人口中,也成为他们炫耀的资本。同样的情况对女性来说,却是不光彩的,女性经常会被人认为“水性杨花”、“残花败柳”。
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认为不吃亏,外界的看法不重要。可是,社会文化对男人的风流是宽容,对女人却很苛求,当女人再一次恋爱或者走进婚姻的时候,要承受比男人多很多的社会舆论。这不公平,但就是现实,至少目前无法改变。
成本二:身体健康成本
男女身体特点决定了同居后,女性容易感染患上妇科病等病症。如果一不小心怀孕,对女性的健康损害大,处理不当容易留下后遗症。怀孕的风险,几乎全由女性承担。
成本三:生理成本
女人比男人老得早,25岁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同居几年下来,女方人老珠黄,男方青春仍在,事业上升,双方却不一定能走入婚姻。
成本四:经济成本
恋爱时,大多数男方会主动埋单,当然AA制也是一种很合理很时尚的方式。一旦同居,双方就转化为一种既不是恋爱又不是婚姻的尴尬关系,少了恋爱的浪漫,却多了经济上的负担。
成本五:心理成本
经过同居,男人心理信心爆棚,因为他们更懂得如何去讨好、应付女人,对女性更有经验;而同居后恋爱失败,女性通常会留下心理阴影,越来越不自信,在处理下一段感情时更倾向于结婚,而不是享受爱情。
二、同居会阻碍婚姻进程
研究发现:一个人同居的经历越多,对婚姻生活就越排斥。同居并不能帮助人们进行所谓的婚前尝试。换句话说,同居关系维持得越长,不结婚的可
行车,必须同前面的车保持必要的距离。太紧,容易发生碰撞。追求对象也是这样,不能追得太紧,有时你愈追得紧,愈会失去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分量,愈会使对方瞧不起你,甚至还可能会惹烦了对方,将你视为无赖,哪天说不定会与你“拜拜”。
超车,要鸣笛。若你对曾经追逐的对象已经产生了不合适的感觉,或者心中有了另外的人要去追求,那就应该“鸣笛”,把心中的话讲出来,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如果既不“鸣笛”,又要“超车”,那可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车行高速公路,看似大路通天,一马平川,但却往往潜伏着危机。
因为路太平太直了,失去了挑战性和刺激性,开车人容易心不在焉,昏昏沉沉,一不小心,就可能会撞了车或出了道。恋人在结婚后,有了“围墙”的保护,总以为爱情之舟已驶入了安全的港湾,可以放心地打个盹了。然而,婚后生活稍不留意,就会被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等填满,往日的浪漫情怀难以再现,连初恋时的遭遇激情也懒得回忆。当一个家庭只有“面包”的地位而没有“玫瑰花”的空间时,生活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婚姻实际上已经开始“褪色”。严重的是,夫妻感情裂痕会渐渐增大,彼此“相敬如冰”或“相敬如兵”,为第三者的不速闯入创造了条件。
车要行得欢,油须加得勤,婚姻要美满,调节须及时。这种调节的内涵丰富多彩,包括愉快的旅行、和谐的亲友聚会、轻松的逛街购物等等。
有车的人,为求安全会为自己和自己的车买份保险,成了家的人,添个孩子是件重要的事情。古人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结了婚的男女,就自然成了“水泥”,水泥硬度虽高,但缺乏韧性,易碎易裂,若加入钢筋,成了钢筋水泥,就既有了硬度又有了韧性。孩子,正是“水泥”中的“钢筋”,一个有了孩子的家庭,往往多半要比单纯的“水泥家庭”坚固而持久。
当然,无论行车还是婚恋中的人,都须谨记一句:红灯莫闯!莫闯红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