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美文摘抄经典美文情感美文伤感美文爱情美文原创美文
签名
个性签名情侣签名哲理签名搞笑签名超拽签名心情签名女生签名男生签名伤感签名
口号大全
口号标语销售口号服务口号宣传口号安全口号企业口号军训口号班级口号运动会口号
文学百科
十万个为什么好句子诗词默写说说大全面试技巧流言蜚语阅读答案历史解密文史百科生活百科座右铭造句大全科普知识谚语大全绕口令经典台词
网名大全
超拽网名游戏网名繁体网名微信网名情侣网名女生网名男生网名个性网名伤感网名
作文大全
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中考作文高考作文优秀作文话题作文
好词好句
经典句子爱情句子伤感句子哲理句子搞笑句子唯美句子英文句子表白的话
故事大全
情感故事感人故事童话故事爱情故事哲理故事鬼故事成语故事
短篇小说
爱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言情故事新编微型小说现代小说纯真年代
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古词风韵爱情诗歌伤感诗歌赞美诗歌谈诗论道原创歌词
心情日记
随笔幸福快乐感伤难过无聊思念寂寞随感
散文精选
散文随笔优美散文抒情散文经典散文爱情滋味感悟生活写景散文
文章荟萃
爱情文章亲情文章友情文章心情文章励志文章百家杂谈综合文章
范文大全
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爱读者文摘系列]

发表时间:2016-10-11  热度:

  流言

  醉酒伤身,但是每日适量地喝一点红酒或黄酒,不仅无害还对身体有益,尤其对上年龄的人群,可起到软化血管防止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仅仅考虑适量饮酒对心血管疾病的有益影响。另外只要饮酒就会增加患癌症得风险。

  论证

  适量饮酒的确对心血管有益

  这个说法大致起源于1991年。在美国的一个电视节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法国悖论”——法国人的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并没有多健康,他们的心血管发病率却不高。节目中给了一个解释:法国人喝葡萄酒多,葡萄酒可能有利于心血管健康。

  为了解释“法国悖论”,各国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总共调查过的人数加起来超过百万,时间长的可达一二十年。在流行病学调查领域,这可以算得上数据最丰富的研究之一。

  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与喝酒的量对比,发现“适量饮酒”的人群中二者都比完全不喝酒的人群要低。当然,喝酒比较多的人群中,这二者又升高了。而且,不仅仅是葡萄酒,啤酒和白酒也有类似的结果。

  当然,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往往会受到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比如,经常喝葡萄酒的人,收入往往比较高,因而医疗条件等也要好一些。而是否喝酒可能还伴随着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蔬菜、水果、锻炼身体等等。在大型调查中,可以用统计工具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而尽可能得到“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一般的结论是,在剔除了科学家们能够想到的混杂因素之后,“适量饮酒”对心血管健康的积极作用减小了,但并没有完全消失。也就是说,比起不喝酒的人,每天喝一点酒的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以及它导致的死亡率依然要低一些。

  为了解释这一现象,有学者提出了一些假说。比较有名的一个是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比如白藜芦醇。不过,动物试验又发现,要通过喝葡萄酒来达到白藜芦醇起作用的剂量,人会先被撑死。另一种著名的假说是酒精有助于增加血液中的“好胆固醇”,而好胆固醇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一些试验证据似乎支持这种假说,“适量饮酒有益心血管健康”也就得到了比较多的认同。

  饮酒无论多少,都有致癌风险

  但是,心血管疾病并非危害健康的唯一因素,“适量饮酒”会不会对于其他的健康因素也有影响呢?

  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也有过许多研究。虽然不象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那么深入,但汇总起来也不少。2004年,意大利学者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汇总了过去三十多年中发表的喝酒与肿瘤等14种疾病以及受伤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

  这项荟萃分析在科学文献数据中找到了几百项研究,其中有156项质量较高,被汇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涉及到的总人数超过了11.6万人。

  在这些研究中,饮酒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与通常的结果很一致:与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喝20克酒精的人冠心病的发生率低大约20%。

  但这是“适当饮酒”唯一降低的疾病发生率。在其他疾病中,即使是每天喝25克酒精这个“适量”,也会导致多种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比如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增加82%,食道癌增加39%,喉癌增加43%,乳腺癌增加25%,原发性高血压增加43%,肝硬化增加1.9倍,慢性胰腺炎增加34%。其他的结肠癌、直肠癌、肝癌也有小幅增加。

  如果饮酒更多的话,那么这些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比如,如果每天喝50克酒精(大致相当于2两50度的白酒),那么口腔癌和咽癌的风险将增加2.1倍,食道癌、喉癌和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都会增加一倍左右,乳腺癌增加55%,肝硬化增加6.1倍,慢性胰腺炎增加78%,出血性中风增加82%,而肝癌的增加也有40%。

  与饮酒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相比,饮酒与其他疾病风险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虽然这项荟萃分析中涉及到的人数超过了11万,但具体到许多疾病上,研究数与涉及的人数也都不算多。这就使得结论的代表性比较有限,有很多调查甚至可能只对具体的地区与人群有效。

  结论:

  由此可见,第一,饮酒对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应该仅仅考虑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虽然酒类营销很喜欢这样宣传;第二,饮酒对癌症风险的影响,是只要喝了,就会增加风险。

  参考资料

  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健康吗?云无心,爱读者流言蜚语谣言粉碎机

  流言

  随着西餐、日韩料理在中国越来越流行,许多人都尝试并逐渐接受生食。生鱼片、生蔬菜沙拉到处可见,甚至生拌牛肉、生蚝也有人愿意尝试。热爱生食的人会在自己家中做生食,他们认为生食是纯天然的饮食方式,不用加热所以完全不破坏营养素。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生食并不比烹饪更健康。适当的烹调可以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可杀死寄生虫和有危害的微生物,可以消除很多天然有害物质,还能帮助减少一些农药残留。烹调加工的确会损失一些营养素,但是也有一些营养素的含量是升高了的。因此,生吃不一定更健康。

  论证

  肉类的生食风险更高,消化率更低

  生肉类和海鲜生产、储藏、加工及运输过程中都有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常见细菌污染有生鸡蛋上的沙门氏菌,生牛肉中的O157:H7型大肠杆菌,生蚝中的创伤弧菌等。冷冻、辣酱、芥末、烟熏、饮酒等都无法完全杀死有害细菌,只有充分加热才可以。而寄生虫问题在生鱼片上更常见。中国常见吃河鱼生鱼片感染肝吸虫的案例,而即使是海鱼做的生鱼片,也不象你想象的那么安全。

  也许你会说,我知道生吃肉有风险,可我听说蛋白质加热会变性,吃不变性的蛋白质是否会消化吸收地更好呢?其实蛋白质变性不等于降低了消化吸收率。适当的热处理会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伸展,暴露出被掩埋的一些氨基酸残基,这就有利于我们体内的蛋白酶的催化水解,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不过,过度烹调食物时,有时破坏了氨基酸结构而使利用率下降了,使得消化率降低。所以我们也不提倡过度烹饪。

  那么过度烹饪是一个什么概念呢?用体外消化来模拟人胃的消化、用消化酶为胃液素来研究食物的消化率时发现:对于牛肉来说烹饪时间更重要,100℃烹调5分钟和270℃烹调1分钟时,牛肉的消化率都最高,但100℃烹调15分钟甚至更久的牛肉消化率就变小了,所以炖到烂软的牛肉不一定消化率更高。对于猪肉来说烹饪温度更重要,70℃烹饪时消化率开始逐渐增加;当烹饪温度超过100℃时,蛋白质会逐渐发生一些氧化反应,受此影响,消化速度开始减慢,但是猪肉的整体消化率还是在增大;超过140℃,猪肉的蛋白质消化率逐渐减小。

  虽然体外消化模型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体消化系统,但是它还是能很好地反应食物的消化特性,同时,也提示我们适当的烹调处理是有利于提高食物消化率的。除了肉类,对豆类及谷物的体外消化研究发现,适当的烹调处理也可以提高淀粉的体外消化率。

  加热会让蔬菜中的营养全损失了吗?

  生食更健康的观点的一个论点是加热后破坏了蔬菜的营养。

  蔬菜的烹调加热的确会造成一些营养素损失,比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不同烹调处理,损失的比例会有不同。但是,这些损失可以通过增加食用量来弥补,通常烹饪能让人比生食吃下更多的蔬菜。因为生蔬菜植物细胞壁比较硬,会增加消化负担。另外,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白菜花、萝卜等未烹饪时含有硫化物的气味,也很难多吃。

  同时,适当的烹调也可以增强我们对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有研究将番茄在88℃温度下煮30分钟后测定发现,有一种番茄红素——顺式番茄红素的含量增加了35%,原因主要是因为适当的加热能破坏植物细胞壁,加速番茄红素溶出,帮助人体更好地吸收。

  有一项对德国的198名持严格生吃饮食的男性进行的调查,受调查的这些人平时吃东西时95%以上都是生吃。研究者测定了他们体内番茄红素的含量,结果发现,这些人体内番茄红素偏少,超过80%的受试者低于平均水平。番茄红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有非常好的抗氧化作用。近年,有很多研究都证实,番茄红素有助于减少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生。哈佛大学研究人员表示,番茄红素可能是一种比维生素更有前景的抗氧化剂。

  不仅是番茄,胡萝卜、菠菜、蘑菇、芦笋、卷心菜、辣椒等等很多蔬菜经恰当烹调后都会有更多的抗氧化物质,如类胡萝卜素和阿魏酸等。研究不同烹调方法对蔬菜营养的影响会发现,水煮和蒸这两种烹调方法比油炸能更好地保存蔬菜中的抗氧化物质类胡萝卜素,其中胡萝卜、西葫芦和西兰花这三种蔬菜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

  所以加热蔬菜尽管损失了一部分维生素,但是也增加了另一部分营养素的吸收率。同时,烹调加工有利于除去部分农药残留,是一种降低摄入农药残留的好办法。

  生食注意事项

  尽管生食有更高的风险,也不一定让我们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但是随着生食越来越流行,在偶尔尝试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知道如何明智地生食。

  1)生食时要特别注意卫生条件。

  因为没有加热杀死细菌和寄生虫的过程,建议选择专门为生食屠宰检疫的肉类,购买专门为生食种植的蔬菜。加工过程中注意消毒相关器皿和工具。

  2)苦杏仁、竹笋及其制品、木薯及木薯制品等食用植物中含有氰甙,不宜生吃。

  香港食品安全中心对常见食用植物检测发现,苦杏仁(北杏)、竹笋、木薯及亚麻籽样本的氰化物含量范围为9.3-330毫克每千克。氰甙本身是无毒的,但当植物细胞结构被破坏时,含氰甙植物内的β-葡萄糖苷酶可水解氰甙生成有毒的氢氰酸(氰化物)。氢氰酸可引起人类的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所以,这类食物是严格不能生吃的。

  3)很多豆类蔬菜含有凝集素,不宜生吃。

  很多豆类蔬菜中含有一种能够使红血球细胞凝集的蛋白质,叫做植物凝集素,简称凝集素。生吃含有凝集素的豆类食物会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则可致命。不过,凝集素在加热处理时均可以被破坏,所以,四季豆、扁豆、豆角都不可以生吃。但是豌豆中不含有这种红细胞凝集素,可以生吃。在不能分辨的情况下,避免生吃豆类。

  4)生食海产品要注意适量。

  生食海产品可能导致维生素B1缺乏,要注意适量。维生素B1(硫胺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它在体内虽然很少,但是缺乏时容易患脚气病。一些宰后的鱼类和甲壳动物中存在一种能够分解维生素B1的酶——维生素B1水解酶(又叫硫胺素酶)。过去,亚洲贵族嗜好生吃鱼类和鱼子酱,常造成维生素B1缺乏,严重的还会导致脚气病的流行。

  流言

  最近,一个电视节目对市面上买到的几种湿纸巾进行了检验分析,并宣称“不少湿纸巾中都含有丙二醇、苯扎氯铵等成分。丙二醇是一种低毒化学溶剂,如果长期用湿纸巾擦手,再来拿东西吃,会导致有毒物质进入胃肠道,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因为丙二醇溶解度大,大概有5%的人会有过敏反应,长期使用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丙二醇有非常广泛的商业用途,食品、润滑剂中都有它,一般用量下的丙二醇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也很小,无论是湿纸巾中的丙二醇还是苯扎氯铵,它们对人体都是安全的,正常使用情况下不需要担心会“中毒”。

  论证

  这条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夜之间,湿纸巾似乎从生活必需品变成了“定时炸弹”。事情真有这么糟糕吗?

  湿巾中为什么有丙二醇?

  丙二醇这个词是个简称,它通常指的是“1,2-丙二醇”。大家对丙二醇可能有点陌生,但如果给它的分子中再加上一个羟基,就可以得到一种更为人所知的物质——丙三醇,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甘油。

  丙二醇是一种粘稠、微甜的液体,具有吸湿、润滑和一定的抗菌效果。它有非常广泛的商业用途,在食品、化妆品、药物和日用品上都有应用。那么,湿巾中为什么要添加丙二醇呢?一个最常见的理由就是保湿。湿巾是用在皮肤上的,擦过之后当然希望能在短时间内保持皮肤湿润。丙二醇此刻的作用就和甘油类似,可以从空气中吸收一些水分到皮肤上,避免擦过湿巾后液体挥发造成的皮肤干燥。

  添加丙二醇的另一个理由是抗菌。湿巾当然是一次性使用的,但很多湿巾并非单片包装,撕开包装后,尚未用完的湿巾就会和空气接触,如果不采取措施,空气中的细菌就容易在湿巾表面滋生,再用时就可能危及人体健康。而丙二醇所拥有的抗菌活性,就能够延缓湿巾上细菌繁殖的速度,从而保护使用者的安全。这一点,在湿巾作为女性、婴儿卫生用品时尤为重要。

  食品、润滑剂中都有它

  事实上,丙二醇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是相当低的。它的“毒性”主要体现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这种情况只有在摄入极大剂量时才会出现(例如有动物实验显示,当每天每公斤体重摄入剂量高于13.2克时,丙二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而只要不超过规定限量,少量的摄入或皮肤接触都是比较安全的。

  除了应用于皮肤护理品以外,丙二醇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比如,在我国卫生部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的附录中,就批准了将丙二醇用于“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与“糕点”两类食品之中,最大使用量分别为1.5g/Kg和3g/Kg,这个剂量水平,在该标准中属于中等。同样的,丙二醇也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食品添加剂。在“加入食品的任何东西”(EAFUS)目录中,丙二醇的编号是1615,文献类别代码是ASP。这就意味着,从现有公开的研究证据来看,FDA未发现丙二醇具有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理由或者风险。换句话说,只要不超范围、超量使用,丙二醇用于食品对于人体都是安全的,哪怕是长期食用,也并不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而相比面食、糕点等食品,通过“湿纸巾擦手再拿东西吃”摄入的丙二醇剂量其实也会更少。在皮肤没有破损时,通过皮肤接触丙二醇的吸收剂量也非常少。

  不仅如此,一般用量下的丙二醇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其实也很小。市面上有不少水基人体润滑剂都以丙二醇和甘油作为关键添加成分,以达到保湿、增稠等作用。为了达到粘滑的触感,其中的丙二醇含量还会比湿纸巾中更高。这些用于人体最为敏感粘膜部位的润滑剂产品尚且不会导致刺激和不适,用湿纸巾来擦擦手又何必担心呢?

  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丙二醇一般不会带来健康危害,但也有个别婴幼儿误食导致中毒的病例报告。例如一名两岁的婴儿曾因咀嚼清洁湿巾而出现中毒症状。因此,家长也应该照看好自己的孩子,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其他成分有害吗?

  除了丙二醇,原报道中还提到了另外一种物质——苯扎氯胺,它是一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强的抗菌作用,也往往作为抗菌消毒剂使用。现有研究认为,高浓度(10%以上)的苯扎氯胺溶液对于人体的皮肤、粘膜有一定刺激性(Meiwen.Com.cn),不过在正常剂量范围内,它依然是安全的,并且在需要时可以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手术前的皮肤消毒、日常用的洗手液、滴鼻液、隐形眼镜护理液等等都可以选择苯扎氯铵作为抗菌剂。苯扎氯铵在日常生活中另一个最常见的用途,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创可贴,它可以对小伤口附近的皮肤和组织起到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湿纸巾中的其他成分大多也是一些抗菌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等。正常使用情况下,这些物质并不会带来明显的健康风险,不过对一些人而言,它们确实可能导致过敏和接触性皮炎。如果某种湿纸巾产品让你过敏,那么就立即停止使用,必要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总而言之,从现有的数据来看,无论是湿纸巾中的丙二醇还是苯扎氯铵,它们对人体都是安全的,正常使用情况下不需要担心会“中毒”。当然,湿纸巾未必能在消毒和预防疾病方面起到充分的保护作用,有条件时还是认真洗洗手吧。

美文.分享

人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点击加载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