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骑自行车可能导致男性患上睾丸癌。
真相
骑车确实可能诱发多种男性疾病,但日常的相对短途的骑行配合正确的姿势和适度的休息,并不会对男性的性能力产生多大的影响。
论证
骑车诱发多种男性疾病
不能简单地说骑车导致睾丸癌,不过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研究中心(BritishColumbiaCancerAgency,Vancouver,Canada)的柯德曼(Coldman)等人曾对133名有精原细胞瘤的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在排除了隐睾症和年龄等因素的干扰后,发现骑车或骑马活动的确提高了睾丸癌的发病几率。
和骑车有关的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很多,包括生殖器麻木,勃起障碍,异常勃起,阴茎血栓,不育,前列腺炎,血尿,睾丸癌等。超声波的检查也发现,81%的自行车选手中发现有睾丸结石,还发现有附睾囊肿,附睾钙化,阴囊积水等症状。
其中有些病症只是个别案例的报告,最常见的还是神经卡压综合症,在雷波维奇(IlanLeibovitch)等人发表的一篇关于骑行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综述里,在62篇研究论文中,自行车运动员生殖器麻木的发生率50%-91%,而勃起障碍的发病率为13%-24%。
包括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泌尿学系的森马(SommerF)所做研究在内的多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出,自行车运动员患有勃起性功能障碍的可能性增加。长时间的骑车男性(如自行车运动员或骑警)在睡眠期间的自发勃起次数显著减少,并且也有一定程度的阴茎勃起硬度减弱、直径变细等情况。而这些往往伴随着短暂的阴茎麻木,臀部麻木,睾丸麻木等。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研究15名西班牙铁人三项赛运动员,研究者们发现,在比赛期间,这些运动员的精子活性“降低到了不正常的低水平”。研究人员发现,参加研究的15名运动员,正常精子只占精子总数的10%(正常值为15%-20%),而其中那些每周骑车300千米的,这个比例更降低到了4%,而4%正是男性不育症的临界值。
男性的会阴内有条阿尔科克氏管(Alcock’scanal),里面的动脉和神经穿过坐骨和生殖器之间,直接控制着阴茎的血液流通和感受。当人骑坐在窄长的自行车座上时,动脉和神经就会受到盆骨的压迫,采取前倾的姿势骑行时,相当一部分身体重量会落在与会阴紧贴的坐包前鼻上,进而造成生殖器麻木。
安德森验证了骑车与神经压迫症状的关系。通过对在挪威进行的一项540公里自行车赛事的参赛者进行研究,他发现阴部神经持续1-2天受到压力对阳痿的发生有诱导作用。也有研究者通过IIEF-Q问卷测试,发现身体重、车座压力大者,勃起功能不佳。
阴茎氧分压的测定被认为能够体现出阴茎的血流情况,研究发现,阴茎氧分压在骑行过程中显著下降。198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医学院泌尿学系的阿波塞夫等(Aboseifetal)对狗的研究发现,只阻塞一侧的阴茎动脉并不会严重影响勃起,但是对双侧动脉的阻塞可能会对勃起产生严重的影响,因而产生阳痿,而自行车骑行很可能产生相似的影响。
除了压迫神经和动脉,产生影响的还有温度。普遍认为,过紧的内裤可能会造成男性生育能力的下降,人们相信这是因为过紧的内裤造成了睾丸温度的上升,而睾丸温度的上升又可能阻碍精子的形成。睾丸外挂于阴囊中而非位于体内,就是这个原因。
男性骑车怎样保护自己
那么,对骑行爱好者来说,难道就要与自己的爱车道别了吗?并非如此,找一个合适的坐包、穿有衬垫的骑行裤、适当调整座椅和车把之间的高度关系会大大减轻骑行带来的伤害。骑行过程中,阴茎氧压的下降程度主要取决于骑行姿势和座椅形状。骑躺车的话,较少压迫会阴部,且不会改变阴茎的血流情况,而骑一般的自行车则会减少阴茎70%左右的血流量,好在站起来骑一会儿就能够恢复阴茎的供氧。
尽管骑车多少会影响阴茎的血流量,但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座椅可以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传统的鼻形车座对生殖器官产生的压强可以达到150毫米汞柱,最高可以达到近280毫米汞柱(要知道量血压时大臂的血压不过120毫米汞柱,当外界压强超过这个数值,血液就无法顺畅流动了),这样的压力可能会使血流量减少80%。无鼻的座椅至少将骑行过程中生殖器官的压强可以减少65%,仅仅减少血流量20%。
1999年,15名自行车手就曾试验了一种新座椅,这些选手每周要骑行240到480公里,试验结果显示,12位选手在使用传统座椅时有生殖器麻木感,而使用新座椅后,只有两位选手感觉到生殖器麻木。合适的车座车把高度比也可以使脚蹬分担一部分身体产生的压力。
此外,骑车还是多找平坦的地方,以尽量减少颠簸所产生的冲击力,那些玩越野(XC)、落山(DH)及自由骑(FR)的朋友要节制点哦。要是觉得实在闹心,还有一招妙计,冷冻精子。已经有医生建议自行车运动员在开始大运动量的训练之前冷冻精子,以免以后真的被自行车“除了武器”。
流言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步行或者骑行上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能有利于你的心理健康。
真相
这个流言是真的!调查发现步行或者骑车上班的人比驾车上班的人幸福感得分更高。尤其是,比起步行或者骑车的人,驾车上班的人感觉处于持续的压力中而且无法集中精力的可能性要更高。
论证
研究者们分析了英国接近1.8万名通勤者的信息。这些通勤者回答了关于自身幸福感的问题,比如是否会感受到无价值感、不愉快,或者最近几周内有过几次失眠的夜晚。根据这些问题,研究者为每个参与者的幸福感打分。在1991年至2009年间,参与者在至少连续的3年内完成了调查。
调查发现步行或者骑车上班的人比驾车上班的人幸福感得分更高。尤其是,比起步行或者骑车的人,驾车上班的人感觉处于持续的压力中而且无法集中精力的可能性高13%。即便研究者考虑了可能影响幸福感的其他因素,诸如家庭收入、总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子女,结论依然成立。
研究还发现,由驾车转为步行或者骑车的人倾向于感受到幸福感上升。另外,通勤时间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者之一、东安格利亚大学诺威治医学院的亚当·马丁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用于驾车上下班的时间越长,人们的心理健康越差劲。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人们步行上班时花在路上的时间越长感觉越好。”而这些结论与前期认为锻炼能够改善心情的研究是相符的。
当人们评估旨在促进“积极”通勤(比如城市自行车计划)的城市计划的成本效益时,步行和骑车上班的潜在好处应当被纳入考虑,研究者们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还发现使用公共交通的人幸福感得分也高于驾车上班者。“你也许认为(公共交通)服务中断或者通勤者拥挤之类的事情会造成相当程度的压力。”马丁在一份声明中说,“但是公交车或列车也为人们提供了用于放松、阅读以及/或者社交的时间——而且往往人们还需要步行到车站——看来这能够提振人们的情绪。”
这一最新的研究结果与最近来自英国的另一项研究矛盾。那项研究发现,步行上班的人对生活的满足感较低,骑车者要比驾车者更加焦虑。然而早先的研究仅仅考察了通勤者在某个时点的状况,这在设计上不如新的研究严谨,后者对参与者跟踪了一段时间。另外,新的研究还考察了由驾车转为步行或者骑车者的情绪变化。
2011年来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调查数据表明,67.1%的通勤者上下班的主要方式是汽车,17.8%的通勤者使用公共交通,10.9%步行,仅有3.1%的通勤者骑车。在积极通勤或者公共交通没那么主流,以及步行或者骑车上班更加困难的国家,研究结论是否仍然适用,目前尚不清楚。
流言
作为防火的常规手段,阻燃剂被广泛地添加到多种材料当中。然而,围绕阻燃剂,尤其是含溴阻燃剂的质疑之声也从未停息。不少人认为,阻燃剂在消防中起不了多少作用,它们还会在环境中蔓延,并危害人体健康。
真相
这个流言是假的!溴系阻燃剂不会增加火场有毒气体的释放。对于目前批准使用的阻燃剂品种,在环境暴露的风险评估中也并未发现它们对人体健康存在明显的威胁。溴系阻燃剂也确实提供了其他阻燃剂很难完全替代的良好性能。
论证
2013年7月6日,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在旧金山降落时坠毁,机身起火并冒出了滚滚浓烟。在此次事故中,尽管飞机起火,但绝大多数乘客还是得以顺利生还。而为这些乘客争取到宝贵逃生时间的,是一种生活中广泛存在,却往往被人忽视的化学产品——阻燃剂。
阻燃剂,拯救生命的“隐形守护神”
阻燃剂是一类可以延缓起火时间,并抑制火势蔓延的添加物,它们通过多种作用原理抑制燃烧反应的发生。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无机阻燃剂受热产生水,在此过程中大量吸热,同时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溴系阻燃剂可以捕获燃烧反应中的自由基,终止链式反应的发生;除此之外,也有的阻燃剂会让材料表面迅速发泡膨胀并碳化,形成保护层。
从塑料制品、人造皮革、化纤布料到建筑中的泡沫保温材料,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聚合物材料的身影。这些材料在性能上有很多优势,但却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它们往往容易燃烧,由此埋下了火灾隐患。为了消除隐患,使用阻燃剂提高材料的防火性能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措施。
如今,阻燃剂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电子电气设备、家具以及建筑材料领域。添加阻燃剂并不能让材料获得完全抵抗烈火的能力,不过它依然可以减少火灾发生,并为身陷火场的人们迎得宝贵的逃生时间。在起火的空间中,由于易燃气体和热量的聚集,可能会发生“闪燃”现象——各种易燃物质都在1~2秒时间内同时起火。而阻燃剂的出现,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以塑料外壳的阴极射线管电视为例,假如它没有经过阻燃处理,在起火时留给人们的逃离时间少于2分钟,而在阻燃剂的帮助下,逃离时间可以提升至30分钟以上。
阻燃剂在防火安全中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据欧盟委员会评估,过去10年中阻燃剂的使用使欧洲的火灾死亡人数减少了20%。2009年由英国政府进行的GreenstreetBerman研究表明,自《家具与室内陈设消防安全法规》颁布后,在2002年至2007年间,火灾死亡案例年均减少54例,非致命烧伤案年均减少780例,火灾事故年均减少1065例,而家具的防火处理也离不开阻燃剂。
2009年,中央电视台电视文化中心发生大火,火势迅速蔓延,造成外墙严重受损。而这其中,造成火势蔓延的重要原因就是大楼外层的保温材料阻燃性能不合格。由此也可以看出,阻燃剂绝非可有可无。
溴系阻燃剂:我们讨厌它,但离不开它
在阻燃剂当中,溴系阻燃剂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同时围绕着它也产生了种种争议。一些含溴的阻燃剂确实可能带来环境和健康风险,不过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目前批准使用的品种风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内。而且,这些溴系阻燃剂也确实提供了其他阻燃剂很难完全替代的良好性能。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周政懋这样评价溴系阻燃剂:我们讨厌它,但离不开它。
溴系阻燃剂是一系列含溴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包括十溴二苯醚、四溴双酚A等等。溴化阻燃剂受热产生的HBr可以直接介入到燃烧的化学反应当中,阻断反应中产生的自由基,这种直接的作用方式可以在很少的添加量下产生高效的阻燃作用。同时,密度较大的HBr气体也可以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现在,在电子设备、软垫家具、建筑保温材料中溴系阻燃剂都有广泛的应用。
对溴系阻燃剂的疑虑主要来自人体健康和环境两方面。溴系阻燃剂在受热分解时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它本身也可能从材料中释放,进入生态环境和食物链。那么,这些风险究竟会有多大呢?
溴系阻燃剂会增加火灾“毒性”吗?
有毒气体是火灾中的一大致命杀手,那么溴系阻燃剂会不会增加火场有毒气体的释放呢?
个别种类的溴系阻燃剂在特定情况下确实可能产生溴代二噁英等有毒物质(在日常使用条件下不会产生),但值得注意的是,火灾中易燃物的燃烧本身就会产生一氧化碳、多环芳烃等一系列有毒气体,它们都与阻燃剂无关。溴系阻燃剂在聚合物材料中的添加比例很少,它们并不是火灾有毒气体的主要来源,而且它们的存在可以抑制火势蔓延,因此对减少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也有帮助。也有实验数据表明,与不含阻燃剂的软质聚氨酯泡沫相比,含阻燃剂的泡沫材料燃烧时并未释放更多的有毒物质。
溴系阻燃剂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吗?
目前,发现溴系阻燃剂对健康造成影响的数据主要来自动物实验。在实验动物当中,一些阻燃剂对肝脏、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等造成了影响。不过,出现这些效益的剂量往往远高于环境中的阻燃剂含量。对于目前批准使用的阻燃剂品种,在环境暴露的风险评估中并未发现它们对人体健康存在明显的威胁。
对于目前用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四溴双酚A,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ChemicalsBureau)在评估报告中指出,未发现它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2011年时,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FoodSafetyAuthority,EFSA)评估了四溴双酚A通过环境进入食物的风险,评估结论认为,目前在日常饮食的暴露不存在健康风险,通过室内灰尘的暴露也不太可能引起担忧。在对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的评估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目前市场上的溴系阻燃剂中,只有六溴环十二烷(HBCD)被联合国环境计划署认定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并将逐渐被淘汰。而其他被认定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阻燃剂品种(如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已在更早前停止生产。
出于对环境和健康风险的考虑,确实有数种溴系阻燃剂的使用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限制。除了六溴环十二烷以外,欧盟的RoHS指令限制了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两种溴系阻燃剂在电子电器中的应用,美国禁止了多溴联苯的使用,在中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也对多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进行了限制。但值得注意的是,并没有哪个国家支持全面禁用溴系阻燃剂。在上述品种以外,溴系阻燃剂依然在世界各国广泛使用。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溴系阻燃剂的出现也可以进一步减少风险。例如,目前已有企业研发了大分子聚合型的溴化阻燃剂,用于替代建筑保温材料中使用的六溴环十二烷。这种聚合型阻燃剂分子很大,难以穿过细胞膜,由此就可以避免进入生物体产生影响。
“无溴化”:既无必要,也不容易
出于对溴系阻燃剂的担忧,不少人希望能用其他类型的阻燃剂将它们完全替代,但这样做不仅不必要,实施起来也会相当困难。
在聚合物材料中,阻燃剂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防火性能,还要考虑到相容性和对材料性质的影响。与溴系阻燃剂相比,一些类型的阻燃剂(例如无机阻燃剂)所需的添加量较大,更容易对材料本身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此外,与溴系阻燃剂相比,添加其他类型阻燃剂的塑料可回收性也会下降,这对环境保护也是不利的。目前,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替代方案,但它们仍不足以覆盖溴系阻燃剂的全部功能。
溴科学与环境论坛中国副主席韩颂青博士还指出,在研究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替代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2010年,松下电器曾在其冰箱产品中使用红磷阻燃剂替代溴系阻燃剂,结果反而增加了产品的火灾隐患,而不得不在当年召回36万台冰箱。
目前,溴系阻燃剂依然是控制火灾隐患不可或缺的物质。合理地使用它们不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明显的威胁,而且可以拯救许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