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出自:月夜忆舍弟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原文: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开轩面场圃下一句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出自:过故人庄
  朝代:唐代 者:孟浩然
  原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
  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注释
  ⑴过:拜访。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⑵具:准备,置办。鸡黍: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字面指鸡和黄米饭)。黍(shǔ):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⑶邀:邀请。至:到。
  ⑷合:环绕。
  ⑸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这里指村庄的外墙。斜(xiá):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⑹开:打开,开启。轩:窗户。面:面对。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⑺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把:拿起。端起。话桑麻:闲谈农事。桑麻:桑树和麻。这里泛指庄稼。
  ⑻重阳日:指夏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
  ⑼还(huán):返,来。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出自: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
  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